九部委誓摘醫藥“毒瘤” 新一輪整治風暴將至
作者:佚名 來源:醫藥網 2016-7-22 打印內容
此前,央視曾曝光正大天晴2013年8月28日在上海大眾空港酒店組織10余位醫生開會,隨后這一行人前往泰國清邁旅游;2014年12月,網曝一份帖子,內容是金華、寧波、臺州多家醫院醫生姓名、科室、藥品數量、給醫生的回扣等信息,含八張2014年不同月份的統方表格截圖,內容直指制藥企業。
據一位業內人士稱,目前廣東、廣西和福建幾個省份正在開展醫藥商業賄賂大整治,對知名醫生、醫藥代表、藥企大區經理等逐個進行調查,涉及“鏈條”上的相關人員都將進行查處。
近日,據《法制晚報》報道,原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廣州分公司廣西區域經理金某,為向廣西欽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銷售核磁共振儀器等大量西門子醫療器械,向該院院長行賄600萬元。
實際上,這并不是全球最大的醫療設備供應商之一西門子第一次涉行賄案件。據上述媒體梳理發現,僅2014-2015年間宣判的案件中,涉及到西門子醫療器械行賄的就有19件,波及12個省級行政區。其中16起為西門子代理商行賄,剩余3起為西門子工作人員直接行賄。
亟待轉型
上述多個行受賄案件,在業內人士看來,很大程度上是與傳統的帶金銷售有關。帶金銷售是指藥品生產企業給予零售終端店員的銷售提成,也指企業根據醫生開具該藥品的處方數量給予其相應提成回報。
多年從事臨床處方銷售及市場學術推廣管理專家劉檢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這種傳統的帶金銷售是醫生收入不合理與現有招標體系不符合市場規律引起的。
一位資深的某眼科用藥醫藥代表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其職業面臨很大的風險,但很多時候亦屬無奈。一種新藥通過醫院送到患者手里,需要經過很多關卡的競爭,如各同類產品之間的競爭,還有各種潛規則、社會關系等競爭。
“藥品能否進醫院,折扣多少,主要是由醫院領導或藥劑科確定,院長和藥劑主任成為了藥品生產廠家和藥品經營企業的主要公關對象。藥品生產經營企業為迎合醫院的利益需求,就不得不調整產品及經營策略,過去正常的價格競爭被扭曲。”上述醫藥代表表示。
隨著反腐力度的加大,很多企業亦在試圖改變這種帶金銷售的模式。如GSK受涉嫌商業賄賂案件影響,于2013年對中國的帶金銷售模式開始調整——GSK中國市場銷售額從2008年的23億元增長到2012年的70多億元,帶金銷售模式功不可沒。
上篇:
下篇: